|
【外墙砖】晋江外墙砖企业的野蛮生长 |
【waiqiangzhuan】2013-8-12发表: 晋江外墙砖企业的野蛮生长 “闽在海中”,《山海经》如是说道。福建的地理位置就透着几分尴尬:优越的海岸线似乎展示了其借势海洋文明的优越基因,然而丘陵却占据全省面积的90%,生活被山岭分割,交通极为不便,一时就有“闽道之 晋江外墙砖企业的野蛮生长“闽在海中”,《山海经》如是说道。 福建的地理位置就透着几分尴尬:优越的海岸线似乎展示了其借势海洋文明的优越基因,然而丘陵却占据全省面积的90%,生活被山岭分割,交通极为不便,一时就有“闽道之难,甚于蜀道”的说法。 同时,这也意味着八闽之地不能像长三角、珠三角那样,借助纵深腹地与广阔的海港资源,迅速崛起进而成为工业、航运的重镇。纵观闽商的奋斗史,可谓充满了波云诡谲与宿命无常,当政策倾斜与地缘优势都关上了大门,闽商只能靠“敢打敢拼”四个字闯出一条血路来。 晋江是陶瓷重镇,然而谈及历史沿革,且不说景德镇、佛山等久负盛名的“瓷都”、“陶都”,即使当地的德化都要更出名,虽然彼时的“陶瓷”概念更加偏向于工艺瓷、日用瓷一些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,晋江抛弃了烧制碗、缸等日用瓷的旧业,转而开始了主攻釉面外墙砖的突围之路,并最终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外墙砖产区。 日后,正是成就了闽商陶瓷大业的性格基因,却反过来成为阻碍其前进的路障。 一位浸淫行业半生的当地朋友,悠然回顾起外墙砖的兴衰史:草创之初,晋江陶企并不像佛山企业那样,有着政府或者集体的背景,而是主要为个人、数人创业的发展形态。企业规模小,资金压力大,软硬设备都不健全。在这种情况下,生存才是王道。一人做外墙能致富,其它人立即群起效仿。创业的倔强与激情,令不成规模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,这些企业囿于资本、设备之困,只能在低端市场里摸爬滚打,并眼睁睁地等待坐食同质化的苦果。在企业与企业之间,则是相互提防,唯恐自家“商业机密”被窃取。与此同时,专利侵犯的事情反而频频发生,制度层面的缺陷,降低了侵权成本,使得这种状况更加恶化。 晋江陶企既没有雄厚的资本背景,又没有太多政策之便,尤其是缺乏珠三角式的人才优势,企业的可为之处便大受限制。封闭与匮乏,使得陶企老板更为挂心的问题是生存而非发展。许多老板会想当然地认为,只要利润空间并没有薄弱到危及生存,只要生产的产品还能在市场上流通,就无须大动干戈地改线、升级。 树挪死,人挪活。在这一问题上许多晋江老板选择了树的活法,低头拉车的同时,习惯性地忽略了抬头看路。 如今,当佛山已经出现了专注于木纹、大理石等更加细化的品类时,晋江产区却依旧显现出品牌定位的模棱两可与产品结构的混乱无序。仅仅就外墙砖而言,这么多年过去,其生产工艺所取得的进步却难尽人意。与此同时,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品牌却顶着“中国驰名商标”的牌子在高速路口、城市中心里招摇过市。与南安水暖企业一样,晋江陶瓷选择了向福建鞋服行业的品牌运作看齐,实际上不过是囫囵吞枣学其皮毛,谈到产品工艺或者实质意义的营销,却只能说是“技盖至此矣”! “在政策压力下,陶瓷企业只能烧天然气,陶瓷厂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,而前景也更加堪忧了。”这位朋友颇为忧虑地说。 (【waiqiangzhuan】更新:2013/8/12 22:13:45)
|